二十四孝图读后感200字(10篇)

二十四孝图是一本讲述古代二十四位孝子的故事的书,其中的每一个故事都体现了孝敬父母的重要性。

对于“这个词的意思”这个词语,我理解为对书中的一个特定词汇或短语的理解和感受。在对这本书的阅读中,我可能会对某个故事中的某个特定的词汇或短语产生深刻的印象,并对其意思有所感悟。例如,如果书中描述了一位孝子为了照顾生病的父母而日夜不休地照顾,我会对这个“日夜不休”这个词有所感触,感受到这位孝子的辛勤和付出。

总的来说,二十四孝图是一本非常有教育意义的书,它教会我们要孝敬父母,尊重长辈。其中的每个故事都让我有所感悟,对“这个词的意思”的理解也因此变得更加深刻。以下是有关于二十四孝图读后感200字的有关内容,欢迎大家阅读!

二十四孝图读后感200字(10篇)

二十四孝图读后感200字1

鲁迅先生是我十分仰慕的文人,他笔下的文章讽刺意义极深,给我的感触也颇深。就好比《朝花夕拾》中的那篇文章——《二十四孝图》。

这篇文章主要是讲了两个有关“孝”的小故事,《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老莱娱亲》中,鲁迅严厉批评了老莱子可笑的,侮辱孩子的行为——一手拿着“摇咕咚”,身穿彩衣在地上玩闹。《郭巨埋儿》中的小孩子实在令鲁迅同情,这么小就要被所谓的“孝道”埋进了土里,好在最终“掘出黄金一釜”,并没有埋下去。

看完了这篇文章,我心中对封建迷信的憎恨一下子喷涌了出来,怎么会存在这种愚昧而残酷的“孝道”?不过,我对鲁迅所讲的《老莱娱亲》有不一样的看法。他说,这老莱子将肉麻当作有趣一般,以不情为伦纪,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可我不这样认为。老莱子的可笑行为其实是在逗自己年迈的老母亲和父亲所笑,在老莱子的心中,他们这样就是自己的尽“孝”之处,应该是值得称赞的,这样的认知实在是可笑至极,最可怕的错,是你不知道自己犯错。

《郭巨埋儿》中的郭巨实在太残忍了,我想不明白,他是怎样冒出这个空洞的“想法”的?如果将孩子埋下,那就连最基本的人性都没有了,何谈“孝道”?这种愚蠢至极的做法令人唏嘘不已,也淡化了“孝”在现实中存在的真正意义。这个孩子,就是迷信的受害者,封建社会的祭品,而他的父亲便是虚伪“孝道”的“典范”。

相比之下,现代的“孝”无疑是珍贵的,可敬的。外婆的肺部要开刀,爸妈都很着急,做完手术后陪在外婆身边给她做这做那,我偶尔过去,眼前外婆的脸上除了病气,还挂满了幸福的微笑和欣慰。父母的言传身教,让我切实感受到真正的“孝”。

“孝”一个字却涵盖了种种样式的尽孝方式。有的令人竖起大拇指连连称叹,也有的,令人背后发毛,令人发指。我希望大家记住“百善孝为先”,也希望大家对于“孝”有正确的认知。敬孝虽好,但有些“孝”,不敬也罢,有些方式,我不敢苟同!

《二十四孝图》,是我脑海中常常浮现出的文章,它写尽了封建迷信的可耻,也写尽了对封建时期孝道的控诉和对“祭品”无声哀悼。

二十四孝图读后感200字2

鲁迅的《二十四孝图》是收录在《朝花夕拾》中的一篇文章,作者叙述了自己对于《二十四孝图》中对于“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孝道故事的看法,批判了这种封建制度下变形了的孝道。

百善孝为先,古人讲“孝道”摆在所有道德的最前面。一个人品德怎么样,首先看这个人孝不孝顺,如果不孝顺,连官都做不了。自古以来流传的孝道故事有很多,给人很好的教育意义。但是《二十四孝图》中存在的一些扭曲人们孝道的观念,鲁迅先生给与了强烈的抨击。“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是一种封建社会畸形的孝道,为了孝道就能枉顾子女性命吗?这种低级趣味的肉麻就是孝道吗?这些都属于愚孝,这些故事遗留下来的封建孝道观念毒害了一代代的人。我们为人子女的,孝道是天经地义的事,但是要科学,而不是迷信,要观念要与时俱进,而非封建愚昧,更不能因为孝道而伤害到其他人。破除封建孝道的观念的虚伪和残忍,就是要我们有意识,而不是盲目尊崇。就像鲁迅认为的那样,只要自己孝顺父母做到心中无愧就行了。

作者对于封建孝道给与了无情的批判,同时,《二十四孝图》也能让人对孝道与更深的领悟。千万不要再出现“尝粪忧心”、“郭巨埋儿”这样的愚孝了。其实,我觉得让父母开心自在就是最大的孝顺了。

二十四孝图读后感200字3

孝是什么?孝是宽容:宽容老人总也舍不得扔掉的"垃圾破烂";宽容老人的唠叨;宽容老人的口水和鼻涕。孝是报答:是母亲节的一束康乃馨;是父亲生日时的一瓶好酒;是久病床前的送汤喂药。孝是耐心的陪伴:耐心听取老人的话;耐心向老人解释做工作;耐心说服老人。孝是善意的欺骗:百余元的衣服不妨告诉老人只花了几十元。孝是常回家看看:回家给父母做一顿可口的饭菜。

闲暇之余,翻阅朋友的空间时偶然看见《二十四孝图》这本书,看后感受颇深!《二十四孝》全名《全相二十四孝诗选》,是元代郭居敬编录历代二十四个孝子从不同角度、不同环境、不同遭遇行孝的故事集合而成。由于后来的印本大都配以图画,故又称《二十四孝图》。

纵观《二十四孝图》这本书,孝子们有为父母舍利的,有为父母舍身的,有为父母舍妻子、儿女的,可以说无一不能舍!甚至自己的生命。舍身、舍心,完全是无我的尽孝。

吴猛《恣蚊饱血》,王祥《卧冰求鲤》,杨香《扼虎救父》,丁兰《刻木事亲》,郭巨《埋儿奉母》……值得我们继承和弘扬的是——对父母的敬爱和关心、发自内心的侍奉父母的精神。

今天,孝敬父母不仅要养父母之身,重要的是要养父母之心、养父母之志。一个孝子该如何行孝呢?孔子从居、养、病、丧、葬、祭五个方面告诉我们具体的做法。

首先"居则致其敬"。"致"就是尽心尽力切实做到,而且做得圆满。就是说对父母要发自内心,完全真诚,没有丝毫保留。虚伪。对父母由衷的尊敬,这样的一种敬意就叫"致其敬"。二是:"养则致其乐"。孝亲有三个含义:养父母之身,养父母之心,养父母之志。关键是要做到,让父母欢喜快乐,没有忧虑、没有烦恼。三是:"病则致其忧"。就是在父母生病时,做儿女的心中要忧心忡忡,问寒问暖,尽快为父母检查治疗,早日痊愈。四是:"丧则致其哀"。就是说如果父母过世了,做儿女的要知恩图报,尽其哀情,这是儿女情感的自然流露,但也要注意节哀。五是:"祭则致其严"。是讲父母埋葬后,要定期的祭祀,庄严肃穆,恭敬,追忆感念父母祖先的恩德。

如果一个人对父母的居、养、病、丧、祭五个方面都很好的完成了,基本责任已经尽到,可以说是个大孝子了。

最后,我将引用网络最近走红的一篇《妈妈》,与大家共勉。这是新华社解放军社社长在母亲追悼会上的祭文:"苦日子过完了,妈妈却老了。好日子开始了,妈妈却走了。妈妈生我时,剪断的是我血肉的脐带,这是我生命的悲壮。妈妈升天时,剪断的是我情感的脐带,这是我生命的悲哀。妈妈在时,‘上有老’是一种表面的负担。妈妈没了,‘亲不待’是一种本质的孤单。再没人喊我‘满仔’了,才感到从未有过的空虚和飘渺。再没人催我回家过年了,才感到我被可有可无了。妈妈在时,不觉得‘儿子’是一种称号和荣耀。妈妈没了,才知道这辈子儿子已经做完了。慈母万滴血、生我一条命、还送千行泪、陪我一路行、爱恨百般浓、都是一样情、即便十分孝、难报一世恩、一声长叹、叹不尽人间母情……"

二十四孝图读后感200字4

鲁迅所有的文章里面,我最喜欢的是二十四孝图。其实,二十四孝图中那些孝子们的故事,原本该是很感人的。只可惜,一代代人们给它披绫挂彩,涂脂抹粉,将感人的真实涂抹成了让人反感的矫情。就如同一个女子,任凭她再怎么美丽,若是脸上抹了过于厚重的脂粉,也唯有让人反胃而已。

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对郭巨埋儿的描写。这一段让我深刻的感受到封建社会的腐朽。鲁迅先生在旧事重提中说:“童年时代的我和我的伙伴实在没有什么好画册可看。我拥有的最早一本画图本子只是二十四孝图。其中最使我不解,甚至于发生反感的,是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件事。”鲁迅先生还不无讽刺地说道,不仅他自己打消了当孝子的念头,而且也害怕父亲做孝子特别是家境日衰、祖母又健在的情况下,若父亲真当了孝子,那么该埋的就是他了。不是让谁照著学,而是一点,让大家明白,父母给予我们生命,我们应该去爱自己的的父母,害自己的孩子是不对的,但要学习这种文化,而非是模仿是通过故事告诉大家孝敬父母。

绅士赤条条的躺在冰上面”借用的是“卧冰求鲤”的故事。晋书?王祥传说他后母“常欲生鱼,时天寒冰冻,祥解衣将剖冰求之,冰忽自解,双鲤跃出,持之而归”。“将军跳下汽车去负米”,借用的是“子路负米”的传说。子路,姓仲名由,孔丘的学生。他服侍父母时,自己只吃粗劣的饭菜,为父母到百里以外去背米。”鲁迅在前文已说过,学“子路负米”并不难,而“卧冰求鲤”则有点危险。这里讽刺国民党反动派统治时期的社会状况,“整饬伦纪的文电是常有的”,但却很少看见那些“绅士”、“将军”为老百姓做出类似“卧冰求鲤”、“子路负米”这样的善事来。

让我们的英雄走下神坛吧,还他们各自的本来面目,那些不见得多么完美、然而充满了人情味的面容,那些褪去了“神”的光环、然而闪耀着“人”的光辉的面容。

让我们唱起普通人的赞歌吧,歌唱那些软弱、怯懦、犹豫背后的高贵与坚强,赞美那些挺立于平凡身躯中的铮铮傲骨。

二十四孝图读后感200字5

寒假通过老师的推荐,我看了《孝经·二十四孝》这一本书,并从中学到了许多道理。孝,自古以来是我们华夏民族的优良传统,它一代又一代得传承着,迄今为止,依旧被人们所重视。孝,是一切道德的根本,一个都没有孝心的人,是没有道德的。孝,是一切品质中最为基本的一个,但是却又是最为重要,很多人也并没有做好的。孝,是一个人一生的作业,无论你是万人之上的富豪,还是流浪街头的乞丐,你都要孝敬父母,感谢父母。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从出生到长大成人,都是父母辛辛苦苦将我们养育长大、教育我们,所以,孝敬父母是我们天经地义的。一个孝顺的皇帝,对百姓也能施仁政;一个不孝顺的皇帝,再兴旺的国家也会灭亡。一个人是否能够成功,最基本的就是从是否孝敬父母看出。

现在的年轻人变得越来越“繁忙”,经常早出晚归、游荡他乡,哪怕好不容易有时间陪父母,也总是厌烦地辞掉,宁愿去陪朋友一起发呆,也不宁愿回家看看愈发憔悴的父母。

近日有一档十分火热的综艺节目《旋风孝子》几位明星和他们的父亲或者母亲一起度过六天五夜,用自己的行动弥补失去的孝行,其中所有的家长都表示:自己的孩子太忙,并没有时间。这也引发了各大网络的关注:孝,是否被我们说得太过于轰轰烈烈,而忘记了自己的本质?父母并不在乎你的官衔职位,而是想要让你多陪陪她,就像你小时候他们陪你一样。尽孝并不是一两天就可以了,而是要每天都坚持,为父母做好每件点滴小事,让他们感受你那颗最诚挚的心就足以。

从现在开始尽孝吧!我想我们都不希望有后悔的那一天。

二十四孝图读后感200字6

不经意一看《二十四孝图》,这样的字眼映入眼帘:“卖身葬父”、“埋儿奉母”、“哭竹生笋”。“刻木事亲”、“埋儿奉母”让人觉得冷酷无情;“孝感动天”、“卧冰求鲤”、“哭竹生笋”迷信思想严重;“尝粪忧心”则让人恶心。

孝是应该的,迂腐是愚蠢的,盲目是悲哀的`,卫道是可恨的

所谓“二十四孝图”是中国古代二十四孝的故事,其主要目的是弘扬封建孝道。而其中的“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尝粪忧心”令人发指。

让我们先谈谈郭巨埋儿吧。父亲死后,他把家产分成两份,他给了两个弟弟。他独自抚养母亲,对她非常孝顺。

后来家庭逐渐贫穷,他的妻子生了一个男孩,郭居担心抚养孩子将影响供养母亲,就和他的妻子讨论:“儿子可以再生,母亲死了不能复活,不如埋掉儿子,节省粮食好供养母亲。”

夫妻遂把儿子抱出,挖坑要埋。兴好挖出一坛金子来,才免了儿子一死。

郭巨虽然有孝道,但杀子的行为,却违背了人性,不符合儒家“天人合一,人为贵”的这一思想。看似大孝,实则残忍。

在古代,有一些人求神治愈他们的父母,并放弃了他们的生命。还有一些人为了满足父母吃肉的欲望而割肉。为了节省食物,他想杀死自己的儿子。

一则有违老母爱孙之心,二则陷老母于不仁。,所以后来有人把这种孝举,称为愚孝

百善孝为先,“孝道”是中国大地上最古老的中华美德,我们应该知道如何理解长辈的心,知道如何感恩,知道如何尊敬长辈。只有懂得孝顺父母,才是一个负责任、高尚的人。

最后,我祝愿中华民族的美德——“孝”代代相传!

二十四孝图读后感200字7

我在网上看了一篇叫《二十四孝》的文章,给我的印象十分深刻,让我深受感动。其中,有一则是“卧冰求鲤”,这则小故事在令我感动的同时也让我受益匪浅。

古代的人们如此孝顺。正所谓“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在构造和谐社会的今天,我们更应该孝敬父母,更何况孝道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悠久文化和传统美德,但是,事实好像有点不尽人意,历史宝贵财富并没有得到部分现代人的认同,甚至有的人还要父母来“孝敬”他们,在他们心中,父母是天经地义要养他们,要为他们做牛做马的’观念。

他们认为只有自己逍遥快活就够了,却不体谅,不理解父母对自己所付出的辛劳,更不用提要他们孝敬父母了。他们可否想过母亲十月怀胎的痛苦和父母亲把他们从一个小婴儿拉扯大的艰辛,难道这也能让人所忘却吗?如果这些都不能感化他们的铁石心肠,那他们只能得到人们的唾骂和抛弃。

父母给我们的爱是无私的,父母默默地为我们操劳。如果你够细心,就会发现父母脸上多了一条条皱纹,头上多了一丝丝银发。父母在我们的成长路上精心的养育并教育我们,却不求回报,父母对我们的爱比山还高,比海还深。

所以,我们现在要好好孝敬父母,哪怕是帮妈妈做做家务,给爸爸捶捶背,把好吃的留给父母吃,做一个听话懂事的好孩子。此外,我们更要好好学习,不辜负父母对我们的期望,长大以后好好报答父母,好好孝敬父母!

“孝敬”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做到的,就像这则故事中的王祥那样,我一定好好孝敬父母。

二十四孝图读后感200字8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记忆中的“戏彩娱亲”,讲述的是这样一个故事:老莱子,春秋时期楚国隐士,为躲避世乱,自耕于蒙山南麓。他孝顺父母,尽拣美味供奉双亲,70岁尚不言老,常穿着五色彩衣,手持拨浪鼓如小孩子般戏耍,以博父母开怀。一次为双亲送水,进屋时跌了一跤,他怕父母伤心,索性躺在地上学小孩子哭,二老大笑。

董永的“卖身葬父”更是从小熟知。他家境贫寒,年少丧母,与父亲相依为命,靠耕田及做佣工养家。父亲体弱多病,董永多方求医,诊治无效身亡。父亲死后,因家中无钱,董永愿卖身葬父。传说,董永前往主人家的路上,在一棵大槐树下,遇见一位美貌女子,愿为董永妻,并帮董永赎身。这样,两人就一起到了主人家中。主人要他们织三百匹绢,作为赎身之资。董永的妻子十天把绢织完,而且绢色上佳,惊得主人目瞪口呆。当两人再度回到那棵槐树前时,妻子一席话,解开了董永的心中谜团。她说,自己是天上织女星下凡,是董永孝行感天,她才嫁给董永,渡过难关。

他们都有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即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优良民族精神,崇高民族气节,高尚民族情感,良好民族礼仪的总和。而这里面恰恰包括了孝。

那么孝是什么呢?

俗话说百善孝为先,孝是中国古代重要的理论思想之一。孝是一个会意字。意思是说小孩馋着张张胡须的老人。以前,总以为孝就是对父母物质上的供应;后来,懵懵懂懂之间,明白了还要精神上的供应,让父母开心;现在,懂得了要做一个清正的人,让父母放心。

岁月的流逝会让你明白,你所理解的尊亲敬老的含义。最基本的便是奉养父母,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再深一点是尊敬父母;不给父母精神上的负担,兄弟姐妹之前互助友爱……

尊亲敬老,从一点一滴做起。

二十四孝图读后感200字9

这个寒假,我看到鲁迅的《朝花夕拾》上提到了《24孝图》,于是,我便上网查了个究竟。我非常赞扬孝敬父母,但是,也不能只孝敬父母而不顾及其他的,比如说《埋儿奉母》和《卧冰求鲤》这两个故事。

《埋儿奉母》讲的是从前有一个叫郭巨的人,他父亲死后,郭巨把家产分作两份,给了两个弟弟,自己单独供养母亲,对母亲十分孝顺。后家境逐渐贫困,妻子生了一个男孩,郭巨担心养活这个孩子,就无法供养母亲,便和妻子商议:“儿子可以再有,母亲死了不能复活,不如埋掉儿子,节省些粮食供养母亲。”当他们挖坑时,在地下二尺处忽见一坛黄金,上书“天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夺”。夫妻得到黄金,回家孝敬母亲,并得以兼养孩子。虽然孩子并没有被埋掉,但这种想法本身就是不对的,万一被埋,母亲也会伤心呀。更何况要“尊老爱幼”,光“尊老”不行,还得“爱幼”,再怎么贫穷也不能把亲生孩子活生生的埋掉啊!

《卧冰求鲤》讲的是有一个人叫王祥,生母很早就去世了,继母朱氏多次在他父亲面前说他的坏话,使他父亲也不喜欢他。后来,父母患病,他不计前嫌,衣不解带的侍候。继母想吃活鲤鱼,可那时正是冬天,天寒地冻,他便解开衣服卧在冰上,冰忽然自行融化,跃出两条鲤鱼。继母食后,果然病就好了。钓鱼的’方法有很多,不会可以请教渔民们嘛,为什么一定要用这种又笨又毁身体方法呢?!要是没掉着鱼,自己也被冻住了,那可怎么办?!

“孝”是中华的传统美德,我们不能违背咱们的美德,但也不能像郭巨、王祥那样盲目孝顺,从而有悖其他理论呀!希望大家不要向他们学哦!嘻嘻……

二十四孝图读后感200字10

二十四孝图着重分析了,这样的字眼映入眼帘,“卧冰求鲤”,却有违人性,我愿中华美德——“孝”道世代传承,一则有违老母爱孙之心,“孝感动天”,今有为父母治病献五脏的,挖坑要埋。兴好挖出一坛金子来,盲从是可悲的,“埋儿奉母”让人感到冷酷无情,节省粮食好供养母亲?才是一个有责任心的,人为贵”的人本观念?最源远流长的中华美德,自己独养母亲,其实是残忍。古有为求神为父母治病舍身的,妻子生一男孩,对母极孝?必然影响供养母亲,他把家产分为两份,懂得孝敬长辈。只有孝敬父母的人,但杀儿之举,此拼笮?母亲死了不能复活,

所谓《二十四孝图》是一本讲中国古代二十四个孝子故事的书,它让我懂得感恩。

百善孝为先,“卖身葬父”,迂腐是愚蠢的,不如埋掉儿子,郭巨担心养这个孩子,父亲死后,“哭竹生笋”?原本家道殷实,就想把自己的亲生儿子杀了,我们应该懂得理解长辈的心,高尚的人。

最后,二则陷老母于不仁。所以后来有人把这种孝举,主要目的是宣扬封建的孝道。但其中的“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尝粪忧心”令人发指。先说说那个郭巨埋儿吧。说是晋代有个叫郭巨的,“儿子可以再生,极少有为父母去杀人的。为了节约粮食,“埋儿奉母”,“哭竹生笋”迷信思想严重,也有割股肉以解父母想吃肉之念的,才免了儿子一死。

本文由用户 ating 上传分享,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联系我们(点这里联系)处理。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anwenvip.com/4601.html

(0)
atingating

相关推荐

  • 读后感450字(12篇)

    读后感450字是指一篇450字的读后感,通常是在阅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或一段文字之后,所产生的感想、体会或领悟。这些感想可能涉及到书中的主题、情节、人物、语言、结构等方面,也可能涉…

    2023年12月11日
    04
  • 人类简史读后感(14篇)

    “人类简史读后感”这个词的意思是:对阅读《人类简史》这本书后的感受和想法的总结和概述。可能包括对这本书的总体评价、对书中某个主题或观点的独特理解,或是通过阅读引发的对自我或生活的思…

    2023年12月11日
    05
  • 大医精诚读后感(6篇)

    “大医精诚读后感”这个词的意思是:读完关于“大医”精湛的医术和“精诚”的医德的文章后所产生的感想。 “大医精诚”是一个成语,形容医生技艺高超、医德高尚。而“读后感”则是人们在阅读书…

    2023年12月11日
    05
  • 四大名著读后感(16篇)

    “四大名著读后感”通常指的是读完中国古典四大名著《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后所产生的感想和心得体会。 这类文章的主要目的是分享读者的阅读体验,讨论作品的主题、…

    2023年12月11日
    02
  • 关于读书的读后感(10篇)

    “读后感”是指在阅读书籍或文章后,通过对内容的理解与思考,结合个人经验与价值观所产生的某种感悟或反馈。它是对所读内容的一种总结、评价,也是对个人产生的影响和从中得到的启示的描述。读…

    2023年12月11日
    08
  • 爱的教育读后感400字(10篇)

    读后感应由本人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书写,以下仅供参考,请您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撰写。 《爱的教育》这本书讲述了一个小学生关于生活和学习中的故事。书中以充满感情的笔触,表达了各种不同类型的人…

    2023年12月11日
    07
  • 千与千寻读后感(17篇)

    “千与千寻读后感”这个词的意思是指读完《千与千寻》后产生的感想。这是一种个人体验和感悟,可能包括对故事情节、人物形象、主题思想等方面的理解和反思。以下是有关于千与千寻读后感的有关内…

    2023年12月11日
    06
  • 白杨礼赞读后感(7篇)

    “白杨礼赞读后感”这个词的意思是指对读完《白杨礼赞》这篇文章后所产生的感想和体会。以下是有关于白杨礼赞读后感的有关内容,欢迎大家阅读! 白杨礼赞读后感1 《白杨礼赞》这篇文章主要是…

    2023年12月11日
    03
  • 余华活着读后感(19篇)

    “余华《活着》读后感”中的“读后感”指的是对余华的代表作《活着》这本书阅读后的感想和体会。通常,读后感会包含对书籍主题、情节、角色、语言风格等方面的评价,以及对阅读经历的总结和反思…

    2023年12月11日
    07
  • 觉醒年代读后感(14篇)

    “觉醒年代读后感”这个词的意思是:读完《觉醒年代》这本书后所产生的感想和心得。以下是有关于觉醒年代读后感的有关内容,欢迎大家阅读! 觉醒年代读后感1 2021年的寒假生活结束了,在…

    2023年12月11日
    05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