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导员职业规划精选范文 辅导员个人职业发展规划书模板

辅导员职业规划是指针对辅导员个人职业发展而制定的规划,包括职业目标、实现方式、时间表和预期结果。这个规划旨在帮助辅导员明确职业发展方向,提升职业素养和能力,增强职业满足感和成就感。以下是有关于辅导员职业规划精选范文和辅导员个人职业发展规划书模板的有关内容,欢迎大家阅读!

辅导员职业规划精选范文 辅导员个人职业发展规划书模板

辅导员职业规划1

[摘要]辅导员的压力,往往不是自己缺乏能力,而是没有找到自身能力与适宜工作的契合点,辅导员的职业规划包括自我分析,辅导员要对自己有正确客观的评估,认识辅导员职业潜力,找到自己的职业定位;对工作进行分阶段的规划,把握每一个阶段的重点、目标、任务,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制定短期目标和远期目标,努力向专业化、专家化的目标发展;为了达到近期和远期目标,对自己的行动进行规划。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个人与组织相结合,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生涯设计的目的不仅是帮助个人按照自己的资历条件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达到与实现个人目标,更重要的是帮助个人真正了解自己,为自己定下事业大计,筹划未来,拟定一生的发展方向,根据主客观条件设计出合理且可行的职业生涯发展方向。

辅导员的压力,往往不是自己缺乏能力,面是没有找到自身能力与适宜工作的契合点。一些辅导员对于工作的.压力,没有做系统的、细致的思考,有时候压力事件过去了就过去了,甚至只是将辅导员职业当成是“权宜职业”,并未对自己的职业生涯作出规划,会有“做一天和尚敲一天钟”的思想,等待机会来找自己。因此,辅导员职业潜力,找到自己的职业定位cf工作进行分阶段的规划,把握每一个阶段的重点、目标、任务,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制定短期目标和远期目标,努力向专业化、专家化的目标发展;为了达到近期和远期目标,对自己的行动进行规划。

一、自我分析,正确客观地认识和评价自己,确定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

高校辅导员首先应该进自我分析,比如“我想干什么,我能干什么,我现在在干什么,我将来要干什么?”“自己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工作有没有兴趣,自己想不想为教育事业而奋斗?”等等。要认真分析自己的性格、志趣、自身具有的知识与技能等来识别自己的优势与劣势,兴趣是否能够培养,知识和技能能不能通过学习积累提高等等,从而确定自己是否适合高校辅导员这个职业。如果你认为自己适合高校辅导员这个职业,就要确定发展目标,即成为“教育者”而不是“事务管理者”。如果没有明达的职业发展目标定位,职业发展规划将难以顺利实现。

二、认清职业生涯的分期,明确职业生涯规划的阶段任务

不同的职业生涯分期,职业生涯的规划策略是不同的:(1)20~30岁是职业前期,又称为职业生涯的青春期,这个阶段以学习、了解、锻炼为主,掌握基础知识、养成良好的工作态度和习惯,结识对自己重要的人。(2)30~40岁是立业期,目标是增长专业技能、知识,找到自己的职业优势,建立自己的支持网络,争取职务轮换、增长才干的机会,

(3)40~50岁是职业成熟期,主要任务是创新发展,深度多元化的发展。(4)55岁以后是职业后期,以了解新信息,确认和培养新人,计划退休后的生活。

目前高校的辅导员以20~40岁的为主,其中大部分是年轻的辅导员。因此,在职业生涯的规划中,不同年龄阶段的辅导员,规划的重点也不同,比如刚刚任职的辅导员,很多人并不真正了解该职业,因此规划重点是学习,学会处理日常工作和所遇到的各种麻烦,培养职业兴趣,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工作3~5年后,辅导员的职业会逐渐转向稳定期,这一时期是辅导员生涯的主体时期,这是辅导员已经基本熟悉各项基本工作,开始承担其他方面的工作,因此,这一阶段找到自己的职业优势,比如学生心理辅导工作、党建团建工作、其他各项培训工作等,确定自己能够承担的专项和责任等;但是对辅导员来说,职业周期的阶段不是一成不变,应该根据每个人的实际情况做好自己每个阶段的规划重点。

三、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提升工作能力,实现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

辅导员职业发展目标言有近期和远期的目标,近期目标指的是做好目前的工作,掌握目前工作的方法和技能辅导员的远期目标是努力向专业化、专家化的发展。“专业化”是指必须明确该职业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基本技能,完善知识结构,掌握职业技能。有学者对辅导员应具备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做过归纳:专业化的辅导员的知识结构体系包括本体学科知识、基础学科知识、应用学科知识、相关学科知识和背景学科知识。本体学科知识即思想政治教育学知识,基础学科知识指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应用学科知识是辅导员工作实践中常用的演讲、写作、调查等操作性知识,相关学科知识则包括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背景知识。专业化的辅导员应具备的职业技能结构包括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与信息获取能力、组织协调能力、调查研究能力、创造能力。高校辅导员需将目标进行分解,制定出较为详细的分时间段的计划与行动措施。“专家化”是指“行行出状元”,辅导员不应将此职业当作过渡性的职业,要长期从事此项工作,把辅导员工作作为一门科学深入研究,不断实践,逐步深化,力争成为这个方面的专家。

四、监督自己的行动,并不断修正和完善自己的职业发展规划

高校辅导员在实话职业发展规划的过程中需要将长远目标分解成具体目标,要达到具体的目标自己需要学习什么内容,参加何种培训等,并付之于行动,并对自己的行为进行监控和调整,并及时总结经验与教训,修正不适合的职业发展目标,然后进入下一步的职业发展规划中。当发现不能实现自己既定职业发展目标时,应该首先与学校的内部成员沟通,并通过转换职位等解决问题。这样可以节省重新寻找适合自己的工作所需要花费的时间与精力,并且能够继续享用自己已经建立的良好沟通网络。辅导员职业发展或个人发展最终出路不一定是流向教学岗位做专职教师,也不一定是流向行政岗位做领导,而是要努力成为专家型的教育者。

辅导员职业规划2

民办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民办高校的发展离不开广大辅导员的辛苦工作,为了更好地发展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做好辅导员职业规划和专业化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民办高校已经成为中国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民办高等学校的发展为国家培养了各类适用人才,满足了人民群众接受高等教育多样化的需求,在深化高等教育办学体制的改革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如何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政策,如何针对民办高校的特点,建设一支职业化的辅导员队伍,已成为关系到人才培养和民办高校改革、发展、稳定的重要环节。

一、民办高校辅导员职业规划、专业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民办高校辅导员来源复杂。

由于办学时间都不长,不少民办高校辅导员的年龄分布呈现出哑铃状两头大、中间小,即5岁以上和3岁以下的辅导员人数占绝大多数,而3-5岁之间的人数较少。一方面,年龄较大的辅导员由于绝大多数是由企业内退人员、部队转业干部、退伍(复员)军人等组成,他们与青年学生存在着一定的代沟,仅依靠自身的知识储备要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难度可想而知;另一方面,年龄过轻的辅导员队伍,社会阅历相对不足,社会知识、工作经验等各方面积累不够,对学生中的许多问题不能给予很好的指导。

2、民办高校辅导员职业认同度低

民办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性的不强和准入机制的缺乏使没有专业知识和事务经验的外行也可以进入,某些时候甚至成了其他岗位裁减人员或教师家属的安置办,队伍素质参差不齐,各人按照自己的理解行事,工作方法五花八门必然使得辅导员感觉不受重视、没有地位,职业认同感低、吸引力不强;困扰多年的政治待遇、物质待遇长期未能得到有效解决;大部分人聘期相对较短、地位的不稳固、将来发展方向不明确,使得辅导员队伍极不稳定,在许多人眼中这仅仅是简单的谋生手段,因此,有机会就转、有条件就跳的心态普遍存在。在部分民办高校较为集中的城市,笔者甚至听到过部分辅导员白天忙工作、晚上比待遇忙跳槽的故事。辅导员工作主要是靠事业心和责任感在起作用,相对稳定的队伍才能积累经验、总结教训,不断提高工作的水平和层次。队伍的频繁流动,使高校辅导员工作的连续性不强,往往只能在低水平的阶段重复。

3、专业化培训弱,师资队伍专业性还不强。

由于资源有限,骨干培训涉及面小,培训专业化程度弱,学位进修名额稀缺,而实际需要培训、进修、提高的辅导员人数庞大,现有的培训、进修难以满足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建设的实际需要。另外,各民办高校虽然都建立了辅导员岗前培训、日常培训制度,甚至还建立了辅导员学习日制度,但培训形式多以讲座、报告会、交流会为主,内容纷繁复杂,随意性大,不成体系,更谈不上专业化系统培训。培训中,缺乏既掌握与辅导员工作相关的专业知识和理论,又熟悉辅导员实际工作过程,能把理论教育和经验传授、理论和实践、体会与感悟、基础和应用有机地结合起来,对辅导员工作有真实体验的专业师资队伍。

4、民办大学辅导员职责过多

辅导员岗位职责的规范性直接影响着辅导员工作质量,是做好辅导员工作的关键。教育部、各省教育厅和各高校对辅导员岗位职责都作了不同程度的规定,但长期以来,在工作的实际过程中,辅导员往往充当政工人员、行政干事、教辅人员、党政秘书、团学干事和招生就业人员来使用,辅导员普遍存在工作领域模糊不清、工作内容繁杂凌乱、工作职责事无巨细、工作时间无限延长、角色扮演越位错位、评估检查没完没了等问题,大大降低了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工作职责,使辅导员整天套在繁冗的事务之中,使其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观上想做好,但客观上往往力不从心。因此,只有规范辅导员岗位职责,才能真正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二、民办高校辅导员职业规划、专业化发展对策

1、进一步完善高校辅导员选聘、管理、培养和发展的机制

完善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建设机制,就要贯彻高进、明责、严管、精育、优出的原则,建立健全辅导员队伍选聘机制、管理机制、培养机制和发展机制,使之成为推动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建设的制度保证。首先,省教育厅要督促高等学校必须要像重视业务教师的选拔那样重视辅导员的选聘,并牵头建立高标准、严要求的辅导员职业准入制度,把真正优秀的人才充实到辅导员队伍中;其次,要明确职责,强化考核,完善辅导员队伍管理制度。

2、建立科学的辅导员评价方法

民办院校应在法律的指导下,充分运用优胜劣汰的方法,推进辅导员队伍的建设,而考核无疑是推动辅导员专业化的最有效措施。首先,要明确工作职责,确立科学的考核指标体系。构建辅导员考核指标体系应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辅导员专业导向,体现辅导的专业性,应重点考核其工作的专业素质、能力、水平、效果等内容。辅导员考核指标体系的构建应全面科学,既应考虑定量的因素,也应考虑定性的因素;既要考虑工作能力、工作效果、工作业绩也要考虑工作动机、职业道德、工作态度,还要考虑学生一次就业率、考研率、四六级英语通过率、学习成绩合格率。其次,要严格考核程序,健全民主监督机制。

3、建立纵横结合,分层递进的辅导员培训机制

加强辅导员培养工作是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关键。第一,形成精品项目+专业培训全员普及教育体系。建立起全员参与的成长培训体系,针对全体辅导员,从国家方针政策、学校发展规划、辅导员岗位职责等方面,全面地提供培训内容,满足所有辅导员的成长需求。第二,形成节点培训+进阶培训分层重点教育体系。建立起分层递进的成长培训系统,针对纵向上的每一个时间节点,从知识、技能、才能和态度等方面,全面地为该阶段提供培训内容,满足不同层次辅导员成长需求。

4、加强辅导员的专业技能提升与职业培训力度

民办高校应加大投入,提高辅导员专业学识水平,发挥辅导员在大学生专业学习上的示范和引导作用,应主动调整现有辅导员职称结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加快整合现有的硕士点和博士点,打通高校辅导员学习深造道路;更为重要的是,高校应加强辅导员队伍培训基地建设,改变长期以来培训单一、重理论轻实践、口号多内容少、讲座报告多情景模拟少、会议多考察少等现象,积极搭建平台,让高校辅导员获得专业技术资格和辅导员必备的工作技能,进一步提升高校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水平。

5、提高待遇,提升职业声望与社会认同

待遇的高低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某一种职业的社会声望,公众也会以待遇的好坏来评价其在社会中的地位,并给予不同的社会认同。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以及相关激励理论,我们知道人的需要是有层次且不同的,应该满足辅导员最迫切的需要,才能起到期待的激励作用。但是,每个辅导员的需要不同,即使是同一位辅导员的需要也会因时间、空间的改变而不断变化。所以,当我们在加大对辅导员的福利待遇的投入的同时,更需要考虑每一位辅导员当前最迫切的需要。这不仅需要从物质方面满足,更需要从精神方面进行关怀。学校要提高对辅导员工作重要性的认识,领导要切实关心、重视、认同辅导员的工作,为其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和待遇。

总之,加强对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培养和职业化发展,提高辅导员他们的职业吸引力,从而使他们产生职业认同感和事业归属感,这是现代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高校辅导员队伍健康发展的迫切需要。

辅导员职业规划3

关键词:

高校辅导员;角色扮演;职业生涯规划

随着大学生就业模式的改革和社会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变化,高等学校要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就必须以职业指导为基础,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辅导,把培养个性鲜明和创新精神的大学生作为根本任务,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辅导。高校辅导员是高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是高校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重要力量。同时辅导员也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辅导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和引导作用。

1、当代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误区及存在原因。

(1)忽视职业生涯规划。

在校大学生缺乏职业生涯规划意识的现象比较普遍。此外,真正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大学生更是为数不多。就我学院的同学在开设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前,据了解和统计很少数的学生系统地考虑过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2)把职业生涯规划等同于职业选择。

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周而复始的连续过程,其过程包括确定志向、自我评估、生涯机会评估、职业选择、职业生涯路线选择、确定目标、制定行动计划、评估与反馈等八个步骤;而职业选择,单纯的讲就是找一份工作,实际上职业选择本身也是根据自身兴趣、爱好、能力等因素选择符合自己工作的一个过程。显然职业选择是职业生涯规划中的重要一环。

(3)职业生涯规划急功近利。

由于近年来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很多大学生一进大学就准备考研,所以在校与放假期间大部分时间都在学习,很少考虑工作的事情,社会活动也不想参加,怕影响学习;部分学生不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盲目的考证或参加培训;更有见异思迁者,一看到社会某种职业收入高就想从事该职业,看到别种职位收入高就又从事那别职业,把自己的规划抛到脑后。

(4)导致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误区的原因。

①社会原因。

其一,随着我国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就业由分配式向自主择业转变,学生人数激增,学校对学生的指导却难以深入细致;同时,高校和社会本身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认识和实行还不是很到位,所以导致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知识欠缺、得不到有效指导。

其二,片面强调职业的经济收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因素开始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占据着最重要位置。人们在评价大学生就业情况时,往往以大学生从事职业经济收入的多少和地位的高低论,导致大学生容易急功近利。

其三,“出人头地”,“光宗耀祖”,“非公不选”等观念严重影响青年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

②自身原因。

其一,许多大学生的价值观发生很大的变化,由社会中心转向自我中心,追求享受,不愿奉献。

其二。自身重视不够,很多的大学生进入大学之后精力没有专注在自身的发展和职业生涯规划中,或者把时间浪费在上网、玩游戏或者谈情说爱上,或者把时间放在准备考研究生或者各种社会活动中,再草草搞一下职业生涯规划,之后却不再修正。

其三,青年大学生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学习,整体而言缺少社会经验,因而缺乏规划的宽广眼界。

其四,自我认识不够,不少大学生不清楚自己的兴趣、爱好,优势、劣势,要么自认为学识渊博,从政、经商、做学问轻而易举;要么自认为自身条件好,素质较全面,工作能力强;要么缺乏自信心和竞争意识,对进入社会感到胆怯,所以不能根据自身的特点进行趋利避害的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2、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角色扮演。

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除专业教师的指导以外,各年级的辅导员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高校辅导员要负责学生学习和生活各方面的指导工作,因此,与学生平时交流和晤谈的机会和时间比专业指导教师多,对于学生的个人兴趣爱好和个性特点较了解,能更好的指导学生对自身价值进行定位。而且高校辅导员通常都在固定的院系工作,对学生所学专业在专业的性质、相对口的职业、用人单位的招聘条件等方面都有一定程度的了解,能指导学生更准确的进行职业需求评估,确定自己的职业理想和发展目标。以下为就我学院及笔者参与的全程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工作谈谈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中如何扮演该有的角色。

(1)高校辅导员要提高认识,高度重视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工作。

高校辅导员应清醒地意识到,在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应明确地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列入辅导员的工作职责,将思想政治工作、职业规划辅导以及大学专业学习和校园生活等有机糅合,从新生入学伊始,到学生毕业为止,进行跟踪式的全程辅导。而高校也应当结合新形势的实际情况,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精神,按照《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规定》的要求,切实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由于辅导员在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工作方面由于种种原因未能系统性、理论性地对学生进行指导,所以辅导员要自我学习、自我提高,查找相关资料,充实自己的相关知识。并参加就业指导员及就业指导师的培训,提升自我的理论水平并取得就业指导师证书。经常性地参与兄弟院校的交流,从实践上充实自己的指导水平。

(2)高校辅导员要帮助学生确立全过程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计划。

一年级,首先是帮助大学生树立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参加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及活动,充分地了解自我、认识自我;其次是让大学生了解学校、了解专业、适应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再就是初步确立职业目标并制定相应的实施措施。具体地说,就是参加学校的社团组织,融入大学生生活,锻炼自己与人沟通的能力,培养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利用业余时间开展大量的课外阅读,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学好基础课程,体验亲情、友情、爱情。加强情商修炼,学会如何做人、如何学习、如何与人相处、如何做事。并确立学生的就业梦想。笔者在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上,首先让每位学生完成一份关于“我们为什么上大学”问卷调查,让学生思考上大学的意义和目的,然后完成一份五年内的梦想规划,并就五年内要扮演的角色进行分析,介入式地让学生树立起职业生涯规划的概念。

二年级,首先是更深入地了解所学专业,通过专业基础的学习,了解这个专业到底以后会从事哪些工作;其次了解所学专业与自己职业发展的关系,认清职业发展应该具备什么样的专业知识和相关知识,应该具备什么样的专业能力,以便为下一步学习做好准备;再就是根据大学二年以来的实践,更进一步地了解自我、了解环境,对职业规划进行修正,对实施措施进行调整。即继续拓展在职业规划方面的知识,认真掌握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及相关的知识,优化知识结构,通过网络、报刊等现代学习工具对专业知识进行拓宽加深,学会研究问题。参加社会调查、认识社会、了解职业,参加三下乡、志愿服务等活动,使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更加成熟。到与专业有关的组织去参观学习、适度参与兼职工作,参加诸如创业、理财、人文方面的培训。笔者通过霍兰德职业倾向测验量表和气质类型测试帮助学生了解自己职业倾向与兴趣倾向,以及和专业之间的关系,树立专业意识。并通过针对学生的职业倾向,有针对性地请资深的老师开设讲座给予指导。

三年级,首先要考虑自己的职业选择,选择几个自己比较感兴趣的职业进行比较分析,进行细化,看自己最适应于哪种职业;其次要深入了解所选职业和相应的岗位需要具备什么样的知识和能力,如何为之做准备,要利用假期到自己所想要选择的职业岗位或目标组织进行实习,亲身体验工作环境和组织文化,找出自己知识和能力方面的差距;再就是注意培养自己的职业适应能力,通过实习和兼职了解社会、适应不同的职业环境,学会与不同的人打交道,提高自己沟通能力,为以后融入职业环境做好准备;最后就是要决定是考研或是参加工作,这必须在大三时做出决定。笔者向在学生大三时向他们讲授了就业准备,让学生了解在大学时期自己该掌握的技能和知识,所应取得的证书,为就业做好硬件准备和软件准备。并带领学生参加招聘会,提前让学生感受用人单位的需求,并对照自己加以提高,改进。提前做好就业简历,通过做简历里了解自己缺少什么,迫使学生思考自己适合从事什么样的职业,自己还有什么不足之处,还能如何努力。

四年级,首先进一步确认什么样的工作对自己来说是可行现实的,通过各种渠道了解职业信息,向职业规划师、就业指导教师和其他专家请教;其次是参加求职招聘培训,了解求职应聘技巧相关的法律及当年的就业政策;再就是做好毕业论文,做好求职应聘书,到目标组织去实习;我学院组织学生参加模拟招聘,让学生提前感受招聘程序,体会招聘现场气氛,为正式招聘和面试及签约做好准备。

(3)高校辅导员还要注重开展个性化辅导。

个体化辅导主要是针对在职业选择方面个人心理准备不足的学生进行一对一的互动的辅导。辅导员在进行个别辅导时,应该充分了解学生心理状况,在这基础上,通过心理测验技术和心理咨询方法的运用,使学生增进自我认识、增强自信心,确定适合于自己的心理特点和能力范围的职业领域。

总之,在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应该转变观念,创新工作内容,高度重视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辅导,充分扮演好辅导员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辅导中的角色,利用自身的优势,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在大学生职业规划、社会实践和就业服务等方面发挥独特的作用,以实现当代大学生的成人、成才、成功。

辅导员职业规划4

辅导员,作为大学生的“知心朋友和人生导师”,指导大学生开展生涯规划是其工作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辅导员对大学生生涯规划指导,怎样才能“深入人心”,让学生深以为然,则是个值得用心思考的问题。

笔者认为,要想科学高效地开展生涯规划指导工作,辅导员应从以下四个维度出发来开展工作:规划的理念、创新的习惯、经营的意识和跃升的追求。

一是把“规划”内化为学生的一种理念,这是生涯规划指导的出发点。要让“规划”的理念成为学生的自觉行动,引导学生对影响生涯发展的`主体、客体和环体因素进行科学分析,从而确定自己未来发展的短期目标和长远目标,并对实现目标的进程做出推演和安排。对大学生进行生涯规划指导,辅导员的职责很明确,那就是要真正落实在“指导”上。既然是指导,就必然要求辅导员在学生规划自己发展的过程中,简约高效地发挥辅导员不可替代的作用,要教给学生使用科学的测量工具,要为学生创设情境,搞好“场外指导”。

二是把“创新”内化为学生的一种习惯,这是生涯规划指导工作的着力点。大学生入学前往往把大部分精力投入在学业上,对自己的人生规划大都是遵从了父母的意愿,较少是自己真实意思的表达。到了大学,开展生涯规划是他们第一次真正有机会规划自己的未来。学生会感觉到新鲜,也肯定会有困惑和迷茫。这时候,辅导员应该抓住有利时机,在生涯规划指导的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引导他们重视创新素质的培养和历练,帮助他们树立起创新意识,培养其过硬的创新素质,使“创新”内化为他们的一种学习和生活习惯,最终帮助他们实现生涯规划的目标。

三是把“经营”内化为学生的一种潜意识,这是生涯规划指导工作的关键点。初入大学,学生们会遇到一系列此前未曾遇到的问题。辅导员应该明确告诉他们,这本身就是大学生活的一部分,要引导学生树立起经营的理念,用心经营自己的大学生活。同时,在生涯规划的指导过程中,绝对不能忽视对学生德行修养的教育和引导:要教育和引导他们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强化自身道德修养,从小事做起,逐步习得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文明礼仪;要教育学生孝敬父母,学会体谅,多从父母的角度看问题,主动问候父母;要教育学生做到诚实、守信和与人为善,鼓励他们在大学里多交几个“铁哥们儿”和“闺蜜”,鼓励他们成为有亲和力的人、有向心力的人。

四是把“跃升”内化为学生的一种追求,这是生涯规划指导工作的落脚点。生涯规划指导工作的最终目的、落脚点,是要助推学生实现他们的人生目标,实现人生的跃升。不少学生在进行生涯规划时,要么目标设置偏低,要么目标设定脱离实际高不可攀。这类生涯目标的设定不仅无助于学生自身的发展,反而会降低学生“冒尖”和突出重围的几率。这就要求辅导员在指导学生进行生涯规划时,要下大气力引导学生在科学分析各方面因素的基础上,着眼于提升生涯规划的层次和水平,让学生在现有基础上实现综合素质的稳步提升,让目标一步一步引领他们走向成功。

辅导员职业规划5

一、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的含义

高校辅导员职业生涯管理就是辅导员和高校共同努力与协作,最终实现辅导员职业生涯目标的过程。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辅导员实现自身的管理,即以实现其个人发展的成就最大化为目的,通过对个人兴趣、能力和发展目标的有效管理实现个人的发展愿景;另一方面是高校协助辅导员规划其生涯发展,即高校通过提供必要的教育、培训、轮岗机会,以及通过职级、职称等激励机制,促进员工职业生涯目标的实现。高校辅导员职业生涯管理的实质就是借鉴职业生涯管理理念,从而实现辅导员队伍职业化的发展。应该说,高校辅导员职业生涯管理的提出,是辅导员队伍发展过程中的产物。作为需要专业化水准的辅导员职业来说,高校辅导员职业生涯管理的实践,对探索辅导员职业化无疑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二、高校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定位

专业化是对职业或工作知识性、技术性的要求,是对该职业、工作的复杂性、创造性的肯定。随着社会对辅导员工作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同,辅导员队伍的壮大,以及辅导员工作的日渐成熟,辅导员作为一个岗位,其专业化的要求也随之提出,辅导员学也呼之欲出。

反观职业化的涵义,一是指职业的壁垒和标准,即从事这个行业要有一定标准和要求,需要进行资格认证;二是指长期从事这个行业、这份工作,甚至把它作为终生事业来对待。可以看出,专业化是指一个职业逐渐符合专业标准,成为专门职业的过程,更强调从业者的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职业化是一个职业的专业性质和发展状态处于什么情况和水平,侧重于职业专业化的社会认同和制度确认。专业化不一定是职业化,学习了专业等相关知识,但往往并不是以之为终生职业。分工的专业化并不必然导致职业化。对辅导员而言,其职业化进程是以专业化为前提的,职业化是专业化发展水平的制度化体现,是专业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在辅导员队伍建设中倡导的职业化,是专业化的职业化,是作为职业生涯、终生人力资本投资的事业来看待的。

目前,从辅导员职业化的定义看,辅导员队伍离职业化还有一段距离。首先,在职业壁垒和标准上,高校虽然一般都能在学历上有相应的规定,如校内一般都选留本科以上毕业生党员,校外基本都引进研究生党员来从事辅导员工作。但是,大部分辅导员并不具备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政治学等多方面的知识,也未接受过系统的培训。而辅导员专业化是指辅导员要有胜任学生工作的专门的知识体系;对于社会分工而言,是指辅导员要有以学生工作为职业的意识和胜任这一职业要求的知识基础。所以目前辅导员专业化程度还比较低。其次,从职业化的第二层次看,由于种种原因,辅导员队伍的不稳定性还很强,愿意终生从事辅导员职业的人不多。一门职业的专业化水平高低基本对应其社会地位,在知识密集型的大学校园里,专业化水平很低的辅导员将很难有多大作为,对辅导员队伍的稳定影响巨大。术业无专攻,发展没前途,便不会咬定青山不放松,当然谈不上把辅导员工作作为个人事业来发展,也谈不上辅导员职业化了。

从总体来看,当前辅导员队伍建设的职业化进程,正是尝试从职业生涯发展和专业化的角度来推进,只是进度还不令人满意,离真正的职业化还有距离。因此,为了提高辅导员的专业化水平,改变辅导员队伍中普遍存在的队伍不稳定、没有归宿感、工作效能低等问题,不少高校为辅导员向“职业化”、“专业化”方向发展献计献策。上海市科教党委为高校辅导员的专业化积极搭建平台,推出一系列如设立培训基地、启动资质认证、辅导员职称评审等关系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发展的重要举措,部分高校也相应根据自己学校的特色推出一系列辅导员职业化举措,为辅导员成为专业的社会工作者创造条件。市教委和高校的这些举措,无疑为辅导员职业化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将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建设往前推进了一大步,朝着“像重视业务学术骨干的选拔培养一样重视辅导员的选拔培养,像关心业务学术骨干的成长一样关心辅导员的成长”的目标,朝着职业化发展迈了一大步。

综上所述,要真正实现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还需付出更多的努力,最重要的是要通过引入职业生涯管理的理念,让辅导员明确自己职业发展路径。组织上不仅在辅导员的职级、岗级、培训及发展上给他们提供激励外,而且还要对辅导员的职业化提供支持和帮助,为辅导员职业化创造条件。

三、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的组织与实施

1、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的原则

在辅导员队伍建设中引进职业生涯管理的理念,首先需要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的五个方面的原则,只有遵循这五大原则,才能有效地建立一支稳定的辅导员队伍,提高辅导员的职业化水平。

(1)、双赢原则。双赢是进行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的首要原则。即进行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既要有利于辅导员自身的发展,又要兼顾学校的利益。辅导员个人发展同学校的兴旺发达是休戚与共、息息相关的,具有利益一致性。

(2)、公平性原则。公平性原则是指学校公开、公平、公正地开展职业发展规划活动,每一位辅导员有均等的机会参与学校的职业规划活动。学校在提供发展信息、提供教育培训机会、提供任职机会时都应公开其条件与标准,保持高度的透明度。

(3)、协作原则。协作原则是指在辅导员职业发展计划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中,皆由党委组织部、学生处、人事处、院系总支和辅导员共同参与、共同制定、共同实施与共同完成。

(4)、相互沟通原则。沟通对职业生涯规划非常必要。通过沟通,详尽了解辅导员的实际情况,并根据学校的需要,设置可行的职业生涯通道,可以防治管理的盲目性。通过沟通,了解辅导员在职业发展中的心理变化、新的需要与目标以及未来的打算,才能提高辅导员职业生涯管理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5)、动态目标原则。动态目标原则是指对职业发展规划进行全过程评价、多角度评价,让辅导员明确自己的职业发展,从而使辅导员职业化发展成为可行、有效的创新机制。及时评价并将结果反馈给有关人员,便于辅导员修正自己的规划目标,也便于学校根据辅导员调整的职业发展目标,也适时的搭建新的平台,真正为辅导员职业化提供有效的支持和帮助。

2、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

辅导员的职业化发展引进职业生涯管理的理念,主要是指高校要为辅导员制定切实可行的职业发展规划,明确辅导员自身的发展方向和前途,对每位辅导员进行分析与定位,帮助其确立自身在专业目标、岗位目标和职级目标等三个方面的发展轨迹,使其明确自己在学校发展不同阶段的个人定位与相应任务。学校对辅导员的职业生涯规划大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对辅导员进行分析与定位。对辅导员的分析与定位是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可从两方面进行:一方面,辅导员个人评估。职业生涯规划的制定是从辅导员对自己的能力、兴趣、职业生涯需要及其目标的评估开始的。个人评估的重点是分析自己的条件,特别是个人的性格、兴趣、特长与需求等,充分考虑其与职业的匹配。可以适当借助一些心理和职业发展的专业测试软件,帮助自己进行定位分析。另一方面是组织对辅导员的评估。学校对辅导员的评估是为了确定辅导员的职业生涯目标是否现实。这需要党委组织部、人事处、学院总支和学生处几方面的共同参与。具体可以通过辅导员撰写的自传、24小时日记(记录一个工作日和一个非工作日的活动)、生活方式描述,志趣考察、价值观研究、工作考核等几方面进行评估,来确定辅导员的职业倾向及基本能力。

(2)、帮助辅导员确立职业发展的方向与目标。主要包括确立专业目标、岗位目标和职级目标,以及职业发展路线的选择两个方面的内容。职业发展路线的选择在后面将祥述;这里主要从组织的角度来谈目标定位。

坚定的目标是成功的首要原则。职业目标的选择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人生事业的成功与失败。据统计,在选错职业目标的人当中,有80%的人在事业上是失败者。辅导员在设定自我发展目标与开发计划时,首先要注意使个人的目标与学校的目标相配合。一方面,辅导员要根据学校的现状、发展趋势与发展规划,明确学校的发展目标;通过对学校环境、社会环境、经济环境等有关问题的分析与探讨,弄清环境对职业发展的作用、影响及要求;并据此分析不同时期学校的职业发展规划与职位需求。另一方面,学校人事部门要及时为辅导员提供工作分析资料、工作描述、学校职业发展规划与职位需求,宣传办学理念、人力资源开发的策略等。

在此基础上,充分结合辅导员职业周期的特点,根据辅导员工作的年限及工作情况,通过学校与辅导员的双向交流与沟通,在达成一致意见的基础上,确定其专业目标、岗位目标和职级目标。目标设定可以按远期、中期、短期来进行,对短期目标还需要分解成一系列具体的、明确的小目标。这样将有利于一步一步地实现每一阶段的目标。

本文由用户 qingf 上传分享,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联系我们(点这里联系)处理。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anwenvip.com/15771.html

(0)
qingfqingf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