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人工作计划”是指在教育领域,为了实现一定的教育目标,对育人工作进行系统安排的计划。它是对教育活动进行有条理、有系统、有步骤的安排,以确保教育目标的实现。这个计划可能包括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资源分配、时间安排、人员分工等各方面的考虑。通过制定育人工作计划,可以更好地组织和管理教育活动,提高教育效果和质量。以下是有关于育人工作计划的有关内容,欢迎大家阅读!

育人工作计划1
20xx年,我镇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业务部门的精心指导下,坚持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以稳定低生育水平为目标,以机构改革为重点,加快镇村资源整合,提升服务质量,强化宣传教育,落实优惠政策,规范基层基础管理,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工作质量,通过全镇干部的共同努力,全面完成了计划生育各项任务,现就全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全面提高计生质量指标,顺利实施人口计划
通过一年的努力,20xx年全镇共出生42人,死亡26人,人口出生率10.9‰;死亡率6.7‰,自然增长率4.2‰。已婚育龄妇女668人,累计落实各种节育措施622例,其中结扎339例,上环226例,药具54例,综合节育率为100%。出生人口中,一孩27人,二孩15人,计划生育率为100%。全年共开展“三查”服务4次,重点对象“三查”率达100%。
二、加强组织领导,夯实工作责任
一是设立计划生育专线工作组,制定落实了领导联村,干部包组的计生工作责任制度。做到了经常性工作、阶段性工作结合,严格执行“一票否决”制度,进一步夯实包村联组责任制,加大督促检查力度,稳定推进各项工作落实;
二是与各村签订人口计划目标责任书,细化工作任务,责任落实到人,对全年计生工作量化考核,实行奖罚兑现,确保了全年计生各项工作任务的圆满完成;
三是运用阶段性的以会代训的形式对各村计划生育专干和中心户长进行了多次业务培训,提高和增强了他们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责任心,促进了计生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三、加强业务规范指导,提高计生管理水平
计划生育基层网络建设始终是计生工作的重要环节。
一是按照市、县统一安排,以推进城镇人口网格化管理工作为抓手,以基层计生精细化管理为目标,进一步强化镇村工作责任,严格执行村月例会制度和计生干部入户访视制度,确保计生基础台帐管理制度化、常态化;
二是采用集中和个别指导的方式对各村计划生育专干进行业务培训,以统一的内容,统一的标准,指导规范村级的“卡、册、表、牌”,确保计生软件规范运作;
三是安排专人对全镇人口和计生情况及时的录入全员人口信息系统和流动人口系统,并定期对全员人口信息系统信息进行维护和更新,确保了人口信息管理的正常运作。
四是加强计生协会工作,为每个村计生协会配备了必要的宣传资料和宣传设施,使协会有了活动场所,增强了计生协会的凝聚力,通过抓计生基础建设和清理规范计生秩序使全镇计生工作整体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四、全面落实优惠政策兑现,促进计生工作健康发展
今年我镇根据相关政策和上级下达的指标,认真完成了了计生优惠各项工作。
一是扎实的开展了农村计划生育奖励扶助对象调查摸底工作,对全镇年满60岁的独子户、双女户家庭,年满55周岁的独女户家庭,逐一进行认真的摸底核查、公示、建立个案登记,对符合奖扶条件的5人进行确认上报,落实了相关计划生育奖励扶助政策;
二是为已领取《独生子女光荣证》的57对育龄夫妇及时办理了计划生育家庭意外伤害保险;
三是为3对农村再生育政策内夫妻自主选择落实绝育措施给予以奖代补政策的落实兑现;
四是为符合计生合疗退款的农户进行了合疗退款;
五是建立了“史家庄村创业示范村”,并在此基础上发展了60户计生家庭创业大户。通过这些优惠政策的落实,体现了计划生育爱民、惠民、亲民政策深入人心,极大的调动广大育龄群众实行计划生育的自觉性。
五、深入开展计生宣传教育,推进新型生育文化建设
为了彻底转变育龄群众的婚育观念,我们以宣传教育为先导,舆论引导为基础的指导方针,以深入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为主线,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家庭示范村标准要求,紧扣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目标任务,采取向群众发放宣传品、刷写宣传标语、办板报、建立村级人口文化大院、培训等多种行之有效的宣传方法,广泛宣传《陕西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条例》以及优生优育、关爱女孩和国家计划生育奖励扶助政策,倡导新的生育文化,引导群众树立科学、文明、进步的婚育观念,走少生快富之路。通过扎实有效的宣传,群众对计划生育各项政策有了更深的了解,新型的社会主义生育文化在全镇蔚然成风。截止9月底,全镇累计共有对育龄夫妇主动申请办理了《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累计有16对夫妇主动放弃二孩生育指标,育龄群众实行计划生育的自觉性进一步增强。
六、坚持流动人口“一盘棋”思路,加大流动人口计生管理力度
在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工作中,我们严格按照《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办法》的要求,结合本镇实际,
一是加大对流动人口清理清查和监督力度,坚持每季度组织计生工作组和驻村干部对流动人口情况进行清理清查,与计生“三查”工作同步进行,重点对流出人口进行详细登记,建档立卡,并与其外流人口家属,签订双向服务承诺书、落实担保责任,给所联系的计生中心户长落实监控责任,对外出育龄妇女,督促其办理流动人口《婚育证明》,对流入人口坚持定期上门查证验证,填写两单一卡,纳入日常管理;
二是全面落实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一卡通”制度,实现流动人口在计生技术服务、优生筛查、生殖健康、优惠政策等方面与本地居民“同等待遇”。
三是加强流动人口信息平台的管理,安排专人及时接收和更新信息平台信息,随时与流出人口现居住地联系,及时了解掌握流动人口婚育动态,并为他们提供计生优质服务。
一年来,在全体干部的共同努力下,我镇计划生育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为今后的工作奠定了坚实有力的基础,但与新形势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工作新要求尚有差距,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认真总结,突出重点,不断创新,扎实工作,努力推动全镇人口与计划生育整体工作再上新台阶,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
为更加有效地实施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根根据市教育局《关于做好育人为本基本制度全员培训工作的通知》要求和教育局的安排,结合我校教育实际,决定自10月9日开始,至10月25日,开展一次育人为本基本制度全员学习活动,现将学习内容及安排通知如下:
一、领导机构:
组长:副组长:成员:
二、学习目标:
1.发挥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以及教师对学生的亲和力,对学生实施亲情化、个性化教育,深入学生心灵深处,进一步融洽师生关系。
2.进一步发挥教师教书育人的功能,全面落实教师教书育人一岗双责制,寻找挖掘发现学生的发展潜能,使学生在学业、道德、心理、行为等方面得到更深入、更充分、更全面的教育和引导,使学生的潜能和个性得到充分发展,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努力做到不使一个学生掉队,从而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3.充分发挥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做学习、活动的主人,用“主人”的姿态参与学习活动;在教师指导下,积极主动地学习,自主的探究,独立地生活,促进学生张扬个性、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4.发挥我校优势,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提高教师“教书育人”的艺术水平,促进教师的全面健康发展。
三、学习内容:
1.坚持育人为本实现教育公平
育人工作计划2
教育工作,说到底就是如何育人,育出什么样的人的问题。学校育人的主体是教职工,客体是学生。也就是说在学校这个范畴内,教师、管理干部、后勤职工都是育人的主休都肩负着育人工作的责任,教师“教书育人”,“管理干部”管理育人后勤职工“服务育人”,构成学校“三育人”工作格问。“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是由我国高校机构客观存在的教学、管理、后勤三大系统所决定的。
一、教书育人
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主题,深入推进课程改革,强化教学研究的服务意识、有效意识、质量意识,以课堂教学为中心,精细规范教学过程的基本环节,引领教师;走“轻负担,高效益”教学之路,尽快建立基于教学质量达成的教研模式,开创教研工作新局面,全面提高小学教学质最,为推动我市县务教育又好又快发展努力工作。
1、正确把握新课改前行方向,教师准确理解新课标,促进素质教育的有效推进。
2、完善校本教研制度,优化教师教学行为,增强教研工作整体实效。
3、加强教学过程管珉,精细规范基本环节,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4、以素质教育为切入点,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开展好班级教学研究。
5、加强班级自身建设,营造和谐、健康、向上的学习氛围。
二、管理育人
在管理工作中认真做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彻底转变重管理、轻教育的倾向。要以道德行为规范教育为主要内容,以制度建设和实施为重点,以形成高起点的文明校风为标志,强化管理力度。切实加强学入学教育、毕业教育、就业教育、思想道德教育和行为规范教育工作。从事管理的工作人员要相互支持、团结互助、顾全大局,工作上不相互推诱,克服拖拖拉拉、久议不决、决而不行的现象,提高办事效率,讲求实效,保证质量,有关学生管理的各项事宜及时承办,并坚持管育结合,注重思想教育。加强校阔管理,努力建设“文明、整洁、优美、有序”的校园环境,以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三、服务育人
服务育人是学校育人工作不可缺少的部分,相对来说,后勤职工在这方面的工作任务要重一些。后勤工作的根本宗旨是为教学、科研和师生员工生活服务,坚持在实践服务职能中,充分发挥服务育人的功能。
1.牢固树立服务育人的观念,将服务育人作为后勤工作的宗旨,努力钻研业务,提高文化修养和业务水平,白觉地把本职工作与育人工作结合起米,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以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的模范表率作用影响教育学生。
2.配合学校的教学和科研,积极为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实践创造育人的物质文化条件和校网环境,通过环境的影响,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达到服务、效益与育人的统一。
3.组织学生参加民主管理,培养学生自觉维护公共秩序,遵守社会公德,讲究文明礼仪,以及节约用水的好习惯,爱护公物的良好修养和行为规范。
4.在服务工作中,注重礼貌的语言、热情的态度、端庄的仪表,给学生以良好的影响。虚心听取各方面意见,接受监督,并不断提高服务质量。
总之,在学校各部门的配合下,结合本班特点和广大学生的需求,认真做好“三育人”工作,为构建和谐的育人环境和培养合格人才进行有益探索和实践。
育人工作计划3
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全社会踩了一个急刹车,居家隔离使得每个人都停下了忙碌的脚步,延期开学,停课不停学等等的背景下,我们开始了让人难忘的一学期。
自寒假后半段开始,我们扬帆团队班主任团队已经多次视频会议,商议交流接下来特殊时期班级管理的一些实际措施。从2月10日开始的第一次在线直播课堂开始,我们的在线陪伴已经经过一个月,在这一个月中,我们通过各种方式,创新方法,在班级管理中不断摸索,配合在线课堂,班级管理取得了一系列的实际效果,也建立了在线班级管理的一些模式,比如,视频家访,视频班会,视频升旗仪式,视频家长会,单独连麦沟通等等,随着在线教学,在线班级管理的顺利进行,我对班级工作也有了规划,针对新学期的特殊环境,育人行动计划构想如下:
一、本学期班级学生状况:20xx级1班超越班,经历过一学期的建设,逐渐形成优秀班集体的风气和氛围,现在班级实际状况如下:46名学生,男生24名,女生22名,整体状况较好,部分学生进入青春期,部分学生未进入青春期,心理年龄差距较大,个别孩子开始出现青春期行为和情绪逆反,部分孩子会受到各方面的影响,学生思维活跃,可塑性强,依然有巨大的塑造前景。
二、本学期班级建设目标:随着初中生活的逐渐适应,第二学期主要培养:
1.学生方面:自主学习目标建立能力,责任意识逐渐建立,积极参与活动意识加强,抗挫折能力初步建立;
2.班级方面:班级凝聚力进一步加强,班级风貌进一步优化,班级品牌进一步提升,继续为孩子们创建适合成长的班级氛围。
三、建设措施:
1.疫情过后,各种学习生活节奏回到校园的适应和注意措施;
2.进一步关注孩子们思想动态,及时给予引领和督促;
3.继续为孩子们创造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
4.超越班家长课堂的建立和探索;
5.加强家校有效及时的沟通。
四、班级活动计划:
1.超越班主题教育周活动之“知礼仪,懂规范”(校内)
2.超越班开启第二届班级三分钟演讲序列活动(二)(校内)
3.超越班参与的春季运动会(校内)
4.超越班“力拔山兮”班内对抗之拔河比赛(一)(校内)
5.超越班系列活动之“吾爱吾师”超级模仿秀(校内)
6.超越班第二届辩论会之“中学生使用手机的利弊”(校内,探索学生与家长辩论)
7.超越班参与扬帆团队年级活动之踏青远足活动(校外,需要家委会发动家长们提供各方面帮助)
8.超越班青春模样之优雅女生评选(校内,家委会帮助联系专家)
五、学期预期与展望:
这个寒假不平凡,面对新冠肺炎病毒疫情,全国上下共同抗疫,孩子们也在用自己居家在线学习的方式做着自己一份努力,这是一个无法逃避的现实,更是一个无法拒绝的最好教育契机,引发孩子们对生命,公德,规则,自我教育的思考和交流。这学期以此为始,引领着超越班这帮孩子们逐渐进入青春时代,为他们的无限可能和无限成长奠定基础,为他们快速成长创造环境,七年级结束的时候,我们一起迈向青春迸发的八年级。
育人工作计划4
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导师。导师通过“思想引导、学业辅导、生活指导、心理疏导”,引领学生健康成长。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合作,全面提高素质,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为此,本学期特制定全员育人导师制计划如下:
1、思想引导
(1)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引导各类学生积极、进步。
(2)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经常检查和督促学生的行为习惯,特别是要促进责任感、诚信与感恩等优秀品质的形成。
2、学业辅导
(1)负责学生的学业指导,按照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学业基础制订学习与发展计划,介绍科学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有效地学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2)定期向任课教师了解该生情况,帮助学生解决学业上的困难。
(3)定期帮助学生进行学情分析,找出问题,提出对策。
3、生活指导
(1)关心学生生活,引导学生树立健康的生活习惯。
(2)经常与学生家长沟通,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积极争取多方协助,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困难。
4、心理疏导
定期与学生谈心,了解生理、心理上的困惑,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成长中的烦恼、挫折等问题。对承包学生反映的问题要与各相关教师、家长联系,及时为学生排忧解难。
育人工作计划5
一年来,在省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的指导下,在市教育局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克服学生资助工作量大、面广、对象复杂、管理难度大等问题,努力完成各项工作任务,认真落实国家各项资助政策,把惠民工程实施到位。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了资助队伍建设
学生资助工作是国家的一项惠民政策。这项工作工作量大,任务重,需要专门的机构,专门的人员来落实。经过努力,市委编办于20xx年7月批文同意,挂靠南平市职成教研室成立南平市学生资助管理中心,调剂1个编制,专门从事学生资助管理工作。建瓯市经编办批复确定了3个编制的学生资助机构,队伍建设迈出了可喜的一步,但具体工作人员尚未安排到位。其它大部分县(市、区)因编制问题尚未建立由编办核准批复的专门学生资助机构,资助队伍尚不健全。
(二)规范了资助档案工作
为了规范全市学生资助工作,我市出台了资助档案建设专项文件,进一步推进了资助档案建设工作。一是建章立制,规范档案管理,对办理完毕的文件集中管理,及时收集、定时清理、年终复查,保证文件材料收集完整、齐全,严防遗失和泄密;二是注重收存,科学合理归档,分类(综合类、表册类、财务业、声像类)整理装订成册;三是存放有序、方便查找利用;四是以查促建,整改提高,结合资助检查对档案材料进行补缺补漏,自我完善;五是树立档案意识,熟悉档案制作程序,培育档案规范建设典型,以点带面地推进资助工作档案建设。20xx年,经研究,确定南平市教育局、邵武市教育局、武夷学院、闽北卫校、南平一中、建阳一中等单位为省资助档案建设试点单位。
(三)实行了阳光操作制度
全市中职学生实行“中职卡”制度,高中学生实行“高中资助卡”制度,实现了“统一办卡,集中支付”;实行“助前”和“助后”公示,确保了惠民政策的“阳光操作”;明确资助工作操作流程,准确掌握学生变动状况,做到“不错报、不多报、无漏报”,确保了统计报表的准确无误。各校都按要求设立了资助咨询电话和举报电话,增加了透明度,保证了助学金发放工作的公正、公开、公平。建阳县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在资助对象认定方面,坚持“三级评审”、“三级公示”制度,确保了公平、公正。
(四)加大了资助宣传力度
今年,我市用心响应省“励志校园—感动海西”公益宣传活动,转发文件、制定方案、精心组织、配合采风、广泛宣传,让国家资助政策家喻户晓。南平市活动组委会评审确定了闽北卫校周诗雨、南平八中吴诚俊、武夷山章丽、建阳吴迪茜;松溪刘义鑫薛亚东、浦城周叶诚、邵武陈慧敏;顺昌雷水平、政和黄文华等13位同志为省首届励志海西先锋人物推荐人选。其中武夷山章丽和松溪刘义鑫获得本次活动的提名奖。武夷山蔡誉儇、建阳林思绮戴远情、南平职专卢建的宣传作品被推荐到省上参评。建阳市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利用电视台、电台、报纸、网络等多种媒体工具,结合家长会、主题班会和致家长一封信等形式大力宣传国家资助政策,定时回访受助学生家长,提高群众知晓度。浦城县仙阳中学“梦圆亦馨”基金会的活动独具特色,获省资助中心推荐到省电视节目进行宣传。由于工作业绩突出,南平市、武夷山市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和浦城的仙阳中学被授予全省“先进单位”称号,南平刘旭森、顺昌卢琴英、政和谢祖旺等同志荣获“先进工作者”的称号。
(五)落实了资金监管措施
今年上半年,全市开展了一次资助工作大检查。检查组兵分3路,对全市64所高中和中职学校的助学金工作进行了一次“拉网式”的检查,采取现场反馈并提出整改意见,要求9月份整改到位。下半年又对整改状况进行了抽查。光泽县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每月深入所属中职学校2次,对学校国家助学金和免学费政策落实及自查自纠状况进行认真的检查,发现问题及时下达整改通知,并定时复查。透过“普查—反馈—通报—整改—复查—再整改”,绝大部分学校整改基本到位,进一步规范了全市的资助工作,提高了资金的监管力度。
(六)推进了生源地贷款工作
为做好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让更多家庭经济困难的大学生能顺利完成学业,邵武市主动加强与信用社的联系和沟通,召开了“关爱信用记录”座谈会,农村信用社、高中学校负责资助工作的老师进行了应对面的交流,并对生源地助学贷款的相关工作做了具体的要求。各校加强了对高三学生的政策宣传和诚信教育,让每个学生都了解生源地助学贷款政策,帮忙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安心学习、用心迎考。
下一年工作计划
(一)加强资助机构队伍建设工作,增强资助工作的使命感和职责感,切实抓好贯彻落实。想方设法成立市政府主管领导挂帅的学生资助工作领导小组,努力协调市编办充实市本级学生资助工作队伍,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完善工作机制,确保资助工作的顺利开展。督促县(市、区)成立由编办确认的学生资助管理机构,加强对资助人员的培训,提高资助队伍的工作水平,增强使命感和职责感,明确工作方向、目标、任务和战略,使资助工作更有针对性和指导性,切实做到“认识到位、职责落实、科学管理、提升水平”,扎扎实实做好各项资助工作。
(二)继续做好学生资助档案建设工作。进一步建立健全学生资助档案管理体制机制,推进学生资助管理信息化建设,适时召开全市资助工作会议开展资助档案建设专项培训,指导各级资助中心建立资助档案库,并透过档案专项检查以进一步规范资助档案工作。
(三)继续做好资助政策宣传工作。创新资助宣传形式,加强资助文化建设,引导各级各类学校开展诚信教育,收集丰富多彩的主题摄影、征文和艺术创意等竞赛活动,努力营造资助育人的环境,创办资助工作期刊,多形式、多渠道宣传资助政策,强化学生的履约意识,提高公民对学生资助工作的知晓度和满意度。
(四)继续做好国家助学金发放和监管工作。完善市属学校国家助学金集中支付的运行机制,加强对各种免学费对象的评定与公示工作。今年继续按省上文件要求,加强监管力度,严格把握资助免学费的条件,定期抽查资助资金的发放和使用状况,严防套取和骗取现象的发生。
(五)协助中教科做好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发放工作。严格按照《财政部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财教(20xx)461号)文件精神,加强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管理,确保高中资助政策的贯彻落实。
本文由用户 zhening 上传分享,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联系我们(点这里联系)处理。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anwenvip.com/14580.html